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

追憶三十年歲月的海邊生活(下)-杜焜華口述生命紀實

大浪中,追逐旗魚,準備落鏢。(許焜山/攝)
鏢旗魚,「新協發號」遠征後壁湖,遇颱風,船衝海砂埔

  從初中夜校畢業開始討海,阿華經歷了藍家慶仔繒仔船的討大海,芋仔平的抓小卷和刺丁挽,A仔池的釣疏齒和「集興號」的抓小卷等漁船討海的歷練,捕魚經驗和技術逐漸成熟。當兵前是身體最健壯的時候,阿華開始和國台船長(外號臭頭古,八斗子有名的捕魚高手)上船討海,屘叔瑞珍經營的「新協發」就請國台船長做「大公」,也是八斗子早期的鏢旗魚船。

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

追憶三十年歲月的海邊生活(上)-杜焜華口述生命紀實

大嶼(彭佳嶼)。(許焜山攝)

許焜山/文
海腳家庭的宿命,孩子一大堆,房子一小間

  杜焜華生於民國31年,生肖屬馬。出生的時候,家裡已經有一個哥哥和二個姊姊,和父母親一同暫住杜昧阿公「中門口」1的家,從小家人都叫焜華-阿華。當時杜昧阿公是八斗子漁村的望族,家境富裕,三代同堂,阿華跟著杜家姓杜。因為阿華是阿叔(從小我們都稱呼父親「阿叔」,而不是一般人稱呼的「阿爸」)的二兒子,也是第一個跟著杜家姓杜的男孩,所以阿華特別受到杜昧阿公的疼愛,也經常跟在阿公身旁而有肉可吃,因此有「少年阿公」的暱稱。

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

八斗子地方早期漁船–鏢旗魚船

鏢旗魚船,比例1:20。(賴竜雄 製作)
藍紹芸/整理

  文物館典藏八斗子漁村四十年前十五噸三十馬力的鏢旗魚船,是根據造船圖製作的船模型,作者是賴龍雄先生,賴老師共用六個月時間完成,先花費許多的時間收集完整資料,然後才開始動手製作,這艘船模型是按照造船圖的1/20比例製作,其中最特別的是船頭前的鏢臺(頭架)上放置的兩隻鏢篙,標篙上裝有三叉,三叉上還有三支鏢箭子,這些小配件,全部照比例縮小製作,使用銅去打造,每個部份都花上一個禮拜的時間製作完成,鏢箭子連接上鋼絲(wire;ワイヤ),再連接鏢繩(鏢緊)。

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

平凡中見偉大-杜旺財先生

杜宏基先生與其長子(左起)杜旺 財先生,杜詹鑾女士,杜宏基先生 之妻與次子。(杜宏基/提供)

文/杜海寧

  雖自小沒有在八斗子長大,但幸虧我有一位時時心繫故鄉的父親。不僅常與我分享八斗子的景色,人物也不例外。

  今天想與大家介紹的草根英雄,是父親兒時玩伴-杜宏基先生的父親-杜旺財爺爺。

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

八斗子魚寮過往

正在作業的魚寮。(許焜山/攝)
張振國/口述        藍紹芸/文

  早期八斗子未建港前,沒有碼頭,是整片沙灘,當時漁船可捕獲的漁獲有四破魚、小卷、丁香魚、花飛等,都是沿海抓得到的小魚,因為魚產豐富,漁船常常滿載而歸,但早期沒有冷凍保存技術,因此沿岸出現許多魚寮,方便漁船一回港就可以馬上進行加工作業,延長海鮮的保存,至今魚寮仍是八斗子漁村的特色。

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

漁村

用珊瑚礁砌成的「咾咕厝」。(許焜山 攝)
文/郭惠卿

  記得小時候住的漁村,他就像個未施脂粉的村姑,這般純樸無華,它讓多少人留下難忘而美好的童年記憶。

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

勇於迎接人生挑戰的船長詩人作家-林福蔭


林福蔭船長(左)分享他鏢旗魚的過程。(王佩瑜 攝)
/藍紹芸

林福蔭,民國三十八年出生於八斗子半島另一側的長潭里漁村,是家中長子,自從父親車禍受傷,就代替父親一肩扛起家庭的所有生計,在海上討海超過五十年,去年正式退休,只留下一艘小船「潮境」,偶爾出海釣釣魚,其他的時間就投入到詩、書、畫、電影、音樂的懷抱中,可以說他是一位詩人,也可以是一位造船師、畫家、導演、編劇與作曲家,集所有興趣於一身的藝術作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