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

八斗子魚寮過往

正在作業的魚寮。(許焜山/攝)
張振國/口述        藍紹芸/文

  早期八斗子未建港前,沒有碼頭,是整片沙灘,當時漁船可捕獲的漁獲有四破魚、小卷、丁香魚、花飛等,都是沿海抓得到的小魚,因為魚產豐富,漁船常常滿載而歸,但早期沒有冷凍保存技術,因此沿岸出現許多魚寮,方便漁船一回港就可以馬上進行加工作業,延長海鮮的保存,至今魚寮仍是八斗子漁村的特色。

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

漁村

用珊瑚礁砌成的「咾咕厝」。(許焜山 攝)
文/郭惠卿

  記得小時候住的漁村,他就像個未施脂粉的村姑,這般純樸無華,它讓多少人留下難忘而美好的童年記憶。

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

勇於迎接人生挑戰的船長詩人作家-林福蔭


林福蔭船長(左)分享他鏢旗魚的過程。(王佩瑜 攝)
/藍紹芸

林福蔭,民國三十八年出生於八斗子半島另一側的長潭里漁村,是家中長子,自從父親車禍受傷,就代替父親一肩扛起家庭的所有生計,在海上討海超過五十年,去年正式退休,只留下一艘小船「潮境」,偶爾出海釣釣魚,其他的時間就投入到詩、書、畫、電影、音樂的懷抱中,可以說他是一位詩人,也可以是一位造船師、畫家、導演、編劇與作曲家,集所有興趣於一身的藝術作家。

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

我的太祖-杜昧

作者杜海寧的太祖杜眛(左)與爺爺杜焜榮(右)。(杜海寧 提供)
文/杜海寧

素未謀面,卻栩栩如生的英雄

杜昧是我的太祖是八斗子的草根人物。雖然我還未出生時他已不在人世,但他卻是我童年腦海裡,一位為人與性格都十分鮮明的智者。

對太祖的記憶,都來自於我的父親,在我年幼時,每晚睡前,父親總會為我說「太祖的故事」。父親說,這些故事都是太祖在世時,親口說給他聽的一些人生經歷。這些故事雖不可考,甚至是有些神鬼的情節參與其中,但我相信,凡居住在八斗子,認識太祖杜昧的人,聽完這些故事也不會感到特別意外。因為,他就是一位質樸果敢,胸納百川的長者;一位言出必行,以身作則的鄉里典範。

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

杜披雲和他的生命之作-《風雨海上人》

杜披雲先生坐在門口閱讀。(杜昭蓉/提供)
/許焜山

    我不是作家,
因為我深愛這片土地,
所以我要為後代子孫留個根  —

  杜披雲在他的《風雨海上人》小說扉頁寫下這簡單的幾句話,十足呈現這位八斗子漁村難得的老船長謙卑、熱情、感性的個性及深愛故鄉、為故鄉的過往歷史留下記錄的渴望和努力。在「為後代子孫留個根」的使命感驅使之下,杜披雲過了花甲之年仍然日以繼夜的不停書寫,完成了三十萬字的《風雨海上人》,一本記錄大海和故鄉歷史的寫實小說,也為八斗子漁村保存了珍貴的地方史料和生活記憶。